MANA 币(Decentraland)作为元宇宙概念下的,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要判断 MANA 币是否违法,需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综合分析。
从货币属性来看,MANA 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虚拟货币(包括 MANA 币)不是
由货币局发行,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,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。这一定性明确了 MANA 币并非法定货币,其流通和使用不受法律保护。
从相关业务活动来看,涉及 MANA 币的交易炒作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通知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、代币发行融资等业务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,一律严格禁止。例如,若平台为用户提供 MANA 币与人民币的兑换服务,或组织 MANA 币的集中交易,即属于违法行为,将被依法取缔;个人参与此类交易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在实际监管中,我国对虚拟货币采取 “全链条监管”。金融机构、支付机构不得为 MANA 币相关业务提供账户开立、资金划转等服务;互联网平台不得为其提供营销宣传、网络经营场所等支持;市场主体登记中也禁止出现 “虚拟货币” 相关字样。这些措施从资金流、信息流、经营资质等多方面切断了 MANA 币在国内的合规流通渠道,进一步明确了其相关活动的违法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MANA 币常被包装为 “元宇宙投资标的”,通过炒作概念吸引投资者。但这类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,缺乏实际价值支撑,且易被操纵。部分不法分子利用 MANA 币开展传销、诈骗活动,如以 “元宇宙挖矿”“静态收益” 为诱饵,要求投资者购买 MANA 币并发展下线,本质上是庞氏骗局,严重危害公众财产安全。
我国禁止虚拟货币相关活动,核心是维护金融稳定与公众利益。虚拟货币交易不仅面临法律风险,还存在平台跑路、资产被盗、价格崩盘等多重风险。此前已有大量案例显示,投资者因参与虚拟货币交易遭受重大损失,且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MANA 币本身作为一种虚拟商品,持有行为虽未直接被定义为违法,但任何涉及交易、兑换、融资等业务活动均属非法。投资者应认清其风险属性,远离 MANA 币相关交易,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,避免触犯法律并遭受财产损失。